这个老爷子都已经71岁了,却用自己住了大半辈子的房子,狠狠地给那些搞资本的人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做影视投资这行,规矩可真不少。
那些拿着钞票的投资人,个个都盯着那些年轻靓丽的脸蛋,再加上粉丝众多、话题火爆的流量明星。
在他们眼里,这样挑选的风险比较低,赚到钱也更加踏实稳妥。
这早就变成圈子里大家都默契遵守的老规矩了。
写剧本也得顺着市场的风向走。
要是穿越题材的剧集一火,那不管讲啥,都得想办法往里边加点穿越的桥段,不能少了。
要是甜宠剧变成了抢手货还能赚大钱,那剧情就得尽量甜到掉牙、黏到不行。
剧本得紧跟热点,这几乎已经成了硬性规定。
要是哪个拍摄组打算让老戏骨来担纲主演,投资那边大多会心里有点打鼓。
脸上的皱纹多了,总让人觉得老,担心吸引不了年轻的粉丝;故事要是太过深奥沉重,又觉得跟不上如今轻松搞笑的节奏。
像这种项目呢,基本上九成九都难以获得投资啦。
陈佩斯手里有个写军阀故事的剧本,不过投资方一看就觉得故事不够热闹、不够吸引眼球。他们就说,要在里面加入一些穿越的元素,觉得这样才有网络感,才能吸引更多人来看。
陈佩斯没有同意。
他觉得一个故事最重要的精髓不能随意去变,那才是真的他想拍出来让大家看的东西。
双方都不肯让步,谈了半天也没法达成一致,最后投资方干脆撤资走人,这项目就这么搁置起来,没办法再推进了。
他盘算着,这事儿不能就这样散了,得自己扛着干。他没再去找其他投资人,反倒把注意力放在自家的房产上。带着房产证跑到了银行,把房子抵押了,把借来的钱全部用来拍电影。
真是打了一场大规模的豪赌呀!
要是电影亏本了,房子就得不偿失,一家人都得无家可归。
都已经71岁了,要是输了,再想东山再起就挺难的,基本上没啥退路可言。
亲戚朋友们都劝他不要太冲动,可他就像没听见似得,已下定决心要去做。
拍一部电影,把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拿出来赌一把,确实不简单。
他爸爸陈强,就是演《白毛女》里黄世仁的那个演员。那会儿因为演得太入戏、太坏,现场的观众气得直接用石头砸他。看来,在他们老陈家,搞艺术这条路,好像一直都有点儿麻烦,风险也挺大的。
如今的影视城里,天天都有一些搞笑又尴尬的是在上演,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有的演员签了合同,到开工那会儿,整个人都找不到影子,整个过程都是由替身演员顶上去的。
还有一些所谓的大牌明星,拍戏的时候基本靠后期抠图,几乎不用到现场,照样拿着天价的片酬,真是让人搞不懂。
反倒是那些演技扎实的好演员,经常没啥戏可演。他们在寒冬或酷暑天,常常排在剧组门口等待,只为争取一个几句台词的小角色。拍完后,领份盒饭,图个辛苦钱。
许多电影在开拍之前,都喜欢搞个仪式,大家聚在一块儿烧香拜佛,祈求神明保佑影片一上映票房能红红火火。宣传方面更是大方得很,砸钱砸得像流水似的,请一堆营销账号写软文、发帖子,就是想把名气炒得更高一些。
陈佩斯这部电影一上映,刚开始放映的时候,票房数据出来了。
票房总额达到了26万块钱。
数字一出来,圈里不少人都摇头,觉得这电影肯定是赔钱了,明显感觉到要扑街的迹象。
没想到,才短短三天,局势突然翻转过来,电影的票房一下子就突破了一个亿,真是让人跌破眼镜。
市场用真金白银交出了最直观的答卷,这个结果谁也没料到。
说起来,三十二年前也发生过类似的事儿。那时候陈佩斯发现央视把他和搭档表演的小品制成光盘,然后出售赚钱,他觉得这样侵犯了自己的权益,没多想就把央视告到法院,要求赔偿损失。
官司最后他赢了官司,拿到了33万元赔偿金。不过,从那以后,他很长时间都没再登上那个曾经让他名声大噪的大舞台。有不少人觉得他这样做有点自找麻烦,为了那点钱也太不值得了。
其实吧,那个时候的33万可不是个小数目,但他真正追求的不是那钱,而是希望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一种对创作者辛苦付出的认可。
他骨子里的那份坚持一直没变,经过这么多年,那股认真的劲头依旧在,根本没减退。
回想起吴京拍《战狼2》的那会儿,也是一路碰壁,东找西借,跑了二十多个投资人,结果没人愿意投钱。没办法,他像陈佩斯一样,把自个的房子抵押了,才凑齐了拍电影的启动资金,真是挺不容易的。
至于《流浪地球》的那帮人,状况也挺类似,差不多也是这么个玩法。
电影拍到一半,资金用完了,导演急得到处筹钱。
不少演员都是零片酬撑着演得,咬牙坚持,才把这个电影拍完了,要不然我们可能就看不到这么棒的科幻大片了。
最后,《流浪地球》的票房直逼46亿,火得那叫一个欢天喜地。
这些火起来的电影,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创作者真心相信自己的作品,不被那些资本的规矩困住,敢于坚持自己想传达的东西。
在陈佩斯这部电影里,有个场景挺令人唏嘘:戏班的班主为了让整个戏班还能继续撑下去,实在走投无路,就把枪顶在自己脑袋上,逼着大家一起演出一出他们心里都不愿意的戏。
这不光是过去那老一套的故事了,这明显就是当今影视圈里一些现象的真实写照罢了。
观众们那双眼睛都闪亮着,心里清清楚楚,就像照玻璃似的,一下子就看得明明白白。
这个场景不仅仅是说民国时代那个戏班遇到的困境,更是表现一种普遍存在的境遇,遇到走投无路、别无选择之后的反应和挣扎,看得人心里五味杂陈,挺不是滋味的。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也哄不了他们。只要是真心喜欢的好作品,他们都能一清二楚地分得出来,那些敷衍了事的货色自然看得一清二楚。只要是他们真心认可的东西,都会掏腰包买票,支持一把。
真心不错的作品,其实不需要搞那些花里胡哨的营销噱头。内容本身就是最强的宣传手段。观众们一看觉得棒,纷纷传开,那么口碑自然就带着它走得更远、更精彩。
那些流量明星或许转瞬即逝,市场上的热点换一个又一个,日日新鲜。但观众们对好故事的渴望,对那些用心打磨作品、真心对待艺术的人的尊敬,这份热情一直都在,永远不会过时。
#百度带货夏令营#
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