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F-35“闪电”II系列隐形战斗机,自服役以来事故频发,严重冲击其国际市场声誉,甚至引发盟友对其可靠性的质疑。葡萄牙已取消24架订单,转投法国达索公司的“阵风”战斗机;加拿大则重新评估88架F-35的采购合同,考虑瑞典JAS-39“鹰狮”战斗机和欧洲FCAS隐形战斗机项目。这一系列事件并非孤立,而是美国军工体系发展战略的症结所在,反映出从设计缺陷到供应链危机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2025年7月30日,一架隶属于加利福尼亚州勒莫尔海军航空站VFA-125“粗暴袭击者”中队的F-35C“闪电”II战斗机,在基地附近18点30分坠毁。幸运的是,飞行员成功弹射逃生,未受伤,也没有其他人员伤亡。紧急响应小组迅速抵达现场,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这起事故并非个例。2018年9月28日,一架隶属美国海军陆战队第501战斗机攻击训练中队的F-35B,在南卡罗来纳州博福特海军陆战队航空站附近坠毁,原因是燃油管破裂。公开资料显示,F-35A/B/C系列战机全球坠毁事故数量已达……(此处需补充具体数字)。
展开剩余73%F-35“闪电”II系列,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主导研发,涵盖空军版(F-35A)、舰载型(F-35C)和垂直起降型(F-35B)三种型号。其设计理念强调隐身性能和多用途作战能力,这在其全称“联合攻击/战斗机”中可见一斑。然而,“闪电”II的机体设计却饱受诟病——其短粗臃肿的体型,被中国网友戏称为“肥电”,这与其相对较慢的飞行速度相符。
F-35系列普遍采用单台普惠公司F135系列发动机,分别为:F-35A使用F135-PW-100,最大推力43000磅(约19.5吨);F-35B使用含升力风扇的F135-PW-600,最大推力41000磅(约18.6吨);F-35C使用F135-PW-400,最大推力43000磅(约19.5吨)。 然而,单发动机设计在飞行过程中存在风险。
多起事故分析显示,F135系列发动机存在振动问题(谐波共振),曾导致燃油管破裂。此外,F-35B的垂直起降系统在起降时需要复杂的动力分配,也增加了风险。2022年12月15日,一架F-35B在得克萨斯州沃斯堡海军航空站联合储备基地进行垂直降落时,因发动机振动导致升力不足,机身失衡坠毁。 为实现隐身性能,F-35的机身空间被高度压缩,导致结构强度不足。2022年12月1日,一架F-35B在日本冲绳嘉手纳基地被牵引时,前起落架坍缩,机头触地。
F-35事故频发的原因复杂,涉及普惠公司F135发动机的质量问题、F-35本身的设计缺陷以及TR-3升级计划的软件调试失败(推迟至2026年)等多方面因素。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F-35的可靠性,也严重打击了其国际市场竞争力。
总而言之,F-35“肥电”的持续坠机事故,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是美国军工体系发展战略及供应链管理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背后反映出研发、生产和维护过程中的诸多挑战,值得深入反思。
"
发布于:四川省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