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美国海军中,存在一个显著的法律规定,要求美国必须保持至少11艘现役航母。这一规定与美国的全球军事战略密切相关,旨在确保其能够随时进行大规模的海上军事部署。这11艘航空母舰的数量已经成为美国海军的“底线”。然而,从现状来看,美国海军正面临着诸多困难,似乎无法完全满足这一法律要求。
根据美媒的报道,美国海军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的第二艘“肯尼迪”号交付时间将推迟两年,预计要到2027年3月才能正式服役。与此同时,作为美国海军的“主力舰”,自1975年服役的“尼米兹”号航母,已经服役超过50年。现在,它正执行着它最后一次的海外部署任务,并计划在2026年5月退役。由此可见,从2026年到2027年间,美国海军将短暂地面临“现役航母不足11艘”的局面,这无疑会给美国的海上战略带来不小的影响。
展开剩余74%美国海军的现役航母数量从11艘减少到10艘,虽然看似只是少了一艘,但这对于美国的全球军事部署和战略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美国海军承担着全球范围内的军事任务,尤其是在中东等敏感地区对美国的海军需求非常大。即使只是减少一艘现役航母,其他航母的压力也会大幅增加,特别是在需要航母执行高强度任务的情况下。此外,核动力航母本身的技术优势,虽然提供了更强的续航能力,但也伴随着一些技术挑战。与常规动力航母相比,核动力航母的维护需求更加繁重,需要定期进行核燃料的更换以及系统的大规模维护。因此,核动力航母的在航率,实际上要低于常规动力航母。
过去美国似乎很少遇到航母不足的情况,这主要归因于其充足的现役核动力航母。只要航母的数量足够,尽管它们的在航率较低,核动力航母的维护和修理周期可以被有效分担。然而如今,随着美国海军造船工业效率的低迷,特别是“福特”级航母的交付不断延迟,航母“青黄不接”的问题终于显现。以“肯尼迪”号为例,这艘航母的交付原计划在2022年完成,但由于各种原因推迟至2024年,随后又推迟至今年7月,如今甚至预计要等到2027年才能服役。随着交付日期的不断延后,谁也无法预测是否会有再次推迟的情况发生。
从美国海军的角度来看,如果现有的航母数量减少这一问题无法解决,那么“从11艘减少到10艘”这一局面,可能仅仅是一个开始。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航母共有10艘,首舰“尼米兹”号将于2026年退役,服役时间长达51年,超出了原定服役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随着“艾森豪威尔”号(1977年服役)、“卡尔·文森”号(1982年服役)等航母逐步进入服役周期末期,这些航母预计将于2020年代末和2030年代初退役。因此,在未来的十年里,美国海军将迎来一波航母退役的高峰期。如果“福特”级航母未能及时接棒,美国海军可能将面临航母数量进一步下降的困境,甚至可能降至7到8艘的水平。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问题随之而来:美国海军如何维持其全球海上霸权和军事部署?尤其是在面对不断增强的中国海上力量时,美国的海上主导地位恐怕会受到严峻挑战。对于中国而言,随着航母建造能力的提升,正有机会在未来几年内迅速扩展海军实力。目前,中国的航母建造能力已不再是单一的船厂,而是拥有两座主要的造舰厂。如果这两座船厂同步建设航母,中国有望在未来十年内将航母数量提升到6到8艘,甚至有可能赶超美国海军的现役航母数量。
美国造船工业的瓶颈和航母交付的延迟,给了中国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在未来快速追赶,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美国海军的航母数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妨抓住这一战略窗口,提升自己的海军实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国际局势变化。随着美海军的航母建设步伐减缓,中国有望迎来一个快速增长的机会,进一步提升其在国际海上事务中的话语权和战略地位。
发布于:天津市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